2021-10-08 15:49:03
幼兒園不允許小學化,是教育部明文規(guī)定的。過早的的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發(fā)展水平,違背了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(guī)律。學習過于吃力,幼兒必然會對學習產(chǎn)生畏懼情緒,壓抑幼兒的學習積極性。然而,各地在治理幼兒園“小學化”時,把“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”,“幼兒園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”。變成:幼兒園不能學習學科知識。幼小銜接正確的姿勢是學科知識零基礎。
根據(jù)一年級教材的內容、課時安排,以及個人的實踐經(jīng)驗來看,筆者認為,規(guī)范幼小銜接“零起點”并非“零基礎”。
首先,孩子進入一年級后,根據(jù)部編版教材的編排,開始就是認字寫字。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懂,連基本的寫字的姿勢,拿筆都不會,老師教學的難度不小。如果一個班上的孩子都不會拿筆寫字,真不知道孩子要多少時間才會拿筆寫字?一年級的老師教學進度真不敢想象。
其次,部編版教材的拼音,從原來的三單元縮短到兩單元,拼音的教學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,如果孩子是零基礎,學習拼音真的好難,孩子學習起來更是壓力山大。有的孩子的拼音在老師教學了幾天后,原來的拼音字母都還不認識,老師真的是苦不堪言。教學進度嚴重滯后,特別是農(nóng)村的學生,留守兒童居多,學生突然面對這么多的知識,都有點接受不了。
最后,有的家長在讀一年級之前,自己輔導孩子,讓學生學會了簡單的拼音字母,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,學習興趣更濃,學習的壓力也小的多,學生更愛學習了。一個孩子拼音字母數(shù)字都不會讀,不會寫。學起來難度大得多,有的學生由于拼音沒跟上掉了隊。有的對學習沒有了興趣。
在我看來,幼兒園教育既要對重視幼兒習慣、能力、品質的培養(yǎng),又要重視必要的知識掌握。如漢語拼音的認讀,漢子的簡單筆順,數(shù)字1至10的認識,5以內的加減法都應該是幼小銜接的內容。只不過這些知識的傳授方法和過程不能小學化。
《3-6歲兒童學習與發(fā)展指南》中指出教師在實施《指南》時應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。一方面,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(jīng)驗為基礎,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。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,幼兒在活動和游戲幼兒主動參與其中,通過實踐操作獲得不同的經(jīng)驗。另一方面,幼兒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。主要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認識世界。例如教幼兒學習數(shù)學中的加減運算時,幼兒不能直接給出答案,而是需要通過頭腦中的表象或者是學教具的操作來進行計算。
由此來說,幼兒園教育原則要體現(xiàn)教育的活動性和直觀性,教育過程要具有有生活化、活動性的特點。讓幼兒完全沉浸在愉快的游戲當中,不知不覺地獲得了知識,獲得了經(jīng)驗。幼兒園不允許小學化,是針對的教學方法而言。
此外,“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”,這個“零”應該是按國家課標規(guī)定得出,新生一年級學科知識的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如果我們把握不準,在規(guī)范幼小銜接時就會把“零起點”當做“零基礎”來實施。致使孩子進入一年級后,老師教的吃力,孩子學的吃力。
教育來自于生活,以兒童的游戲活動為中心,我們的生活中存在很多小小的游戲,只要做一個有心的教師,定會讓孩子在游戲輕松學會必要的知識,孩子進入一年級學習也會做到有效銜接。
本文作者:劉斌